yy易游
【防治】唐山某羊场流行性腹泻的诊治
宣布时间:
2018-07-31 14:01
来源:
近几年来,随着养羊业的兴起,许多专业户通过种种途径从全国各地引入了大宗新品种羊只,随之种种疾病也相继带入。近期,唐山某羊场从江苏、东北等地购入了一批杜寒二代杂交母羊、寒土杂交育肥羔后,由于羊只引进渠道多,血源庞大,又未经严格的兽医卫生检疫,在购入半个月后部分母羊和羔羊爆发了流行性腹泻,虽接纳了较为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步伐,但也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。
一、发病情况
该羊场现在共饲养种种差别品种羊1200多只,2014年未爆发任何熏染病,自当年12月份中旬从江苏引入杜泊杂交母羊162只,寒土杂交育肥羔62只,不久引入羊群中有3只爆发腹泻,后逐步扩散到整个羊群,发病率约10%-15%,尤其是产房内待产羊、哺乳羊以及羔羊发病严重,发病率约60%左右。最初给病羊喂服泻立停、庆大霉素等药,病情未见好转,病羊逐渐消瘦、拉稀、死亡。最终造成10只母羊、18只羊羔死亡,有的病情严重。
二、临床症状
本病无明显临床症状,羊发病后渐渐消瘦、拉稀、毛色焦枯、精神沉郁、采食量减少,有的粪便呈玄色糊状,有时带血。发病后期,病羊腹部膨大、瘦弱、昏睡而死。有的病羊粪便稀薄如水,逐渐虚弱,卧地不起,尾部被毛被粪便粘污。部分病羊有神经症状,四肢瘫痪,呼吸急促,鼻眼部有黏性排泄物,眼结膜红肿,体温一般在39-41.5℃,脱水严重,弓背,腹痛呻吟,流涎,口水过多,上下颌“咯咯”作响,继以抽搐或昏厥,角膜反射消失而死。
三、病理变革
最显著的病理变革在消化道,回肠黏膜充血发红,有1-2毫米的溃疡,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围绕。肠系膜淋投合肿大充血。心包积液,心外膜下有小点状出血。肺充血、水肿,胸腺出血,真胃糊膜出血脱落,病程3-5天。
四、防治步伐
1、隔离病羊。无害化处理病死羊。同时进行彻底消毒,实时扫除圈舍,将污物、粪便等物消毒聚集发酵。用百鸩杀1:300倍稀释消毒圈舍、用具,每天2次,连用7天。
2、抓膘保暖。晚间产房增加供暖设施(热风炉),舍温坚持在10℃以上,增补矿物质,包管营养充分、平衡,在保温的前提下,尽量改善通风条件、以坚持圈舍内清洁、干燥。
3、预防接种。关于3个月前未免疫过“羊快疫、猝狙、肠毒血症、羔羊痢疾、黑疫五联苗”的羊只,进行紧急接种,以后坚持每年秋季和产前2-3周各接种一次。
4、药物治疗。每只羊灌服杨树花口服液:羔羊3-5mL/只次,同时肌注硫酸小乐碱注射液3-5mL/只次(按体重盘算),再加胃卵白酶0.3g/只次,每日2次;成羊用量是羔羊的3-4倍。对脱水严重的,成年羊静脉注射5%葡萄糖盐水250mL,为治疗并发炎症,用青霉素10万国际单位/kg,链霉素40mg/kg,地塞米松5mg克/只,混淆输入。关于体温凌驾39.5℃以上的病羊,用5mL安基比林或安乃近注射液肌肉注射,每日1-2次,连用3-5天。
五、防治效果
经实时接纳上述防治步伐后,拉稀的50只母羊死亡5只,60只羔羊死亡8只,整个羊群经一周的综合防治,腹泻和死亡获得了有效控制。
六、防治体会
本病是一种病毒和细菌混淆熏染症,预防是主要的。羊群在抱病以后,应实时进行处理,一旦粪便由稀糊状变为水样或带有血液后很难治愈,病情严重的会导致病羊死亡。所以,早预防、早发明、早隔离、早治疗是有效防控本病的要害所在。
文/科兴yy易游 张补民
诊治,羔羊,死亡,母羊,粪便,防治,杂交,出血,步伐,进行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